躬耕杏林终无悔——记新医一附院小儿外科二病区教授刘根生

对技术精益求精,视病人如亲人,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新医一附院),说起小儿外科二病区教授刘根生,熟悉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选择小儿外科,我不后悔。”12月18日,从事小儿外科30多年,已办理退休手续,但仍然坚持临床一线工作的刘根生表示。

1987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的刘根生分配到新医一附院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工作。来自豫北农村的他深知,新医一附院地处县级市卫辉,大多数患者家庭条件比较差。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一个孩子患病,父母焦虑,全家人为之担心。他暗下决心,要让病人在这里享受到北京、上海等全国一流的医疗水平和服务。

在30多年的临床医疗工作中,他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把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诚信行医作为行医指南。

刘根生先后到世界一流的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和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研修学习。按照医院的战略发展需要,组建小儿外科二病区。作为科室主任,他带领新成立的科室团队,不断开拓进取,促进小儿外科队伍不断强大,更好服务患者。

“按照精准、微创的理念,积极开展新技术,坚持让患儿在这里得到全国最好的治疗。”刘根生表示,他经历了传统切开手术向腹腔镜手术的转变。在开展传统手术的黄金时期,他了解到原来需要切开大口才能解决问题的手术,用腹腔镜在腹壁上打几个小孔就能解决(既治疗了疾病,又避免了大疤痕)后,就决心弃刀从镜,从头学起。他们买来模拟腹腔镜设备,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刘根生说:“在手术实战中不能失败。为了保证手术完美,必须在下边练习熟练,我们要为孩子的一辈子考虑。”每成功做完一台手术,就好像完成了一个艺术作品,这也是他最高兴的时候。刘根生就是这样不断挑战自己,精益求精。

从简到难,从腹部到胸部,刘根生每年都有新作品(手术)、新项目,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认可,目前他的小儿外科大部分(80%)病种都用微创治疗。

刘根生在生活中不太计较,但是在手术中非常计较。有时为了一根缝线,反复斟酌,力争精准到位,做到极致,深受家属好评。

几年前,有一位胆管囊肿患者。听说治疗要在腹部开一大口,患者家属不忍心,前去北京就诊。由于在北京住院预约时间较长,看诊医生得知患者是来自豫北,就说:“你们那不是有个新医一附院吗?刘根生医生就开展微创手术,人又善良,你们就近治疗多方便。”

患者来到新医一附院找到刘根生用腹腔镜微创治疗后,腹部仅有几个点状疤痕,几乎看不出来。之后,患者家属和他成了好朋友,健康方面的问题都先来咨询他。

付出一腔热血,收获信任理解。患者、家属口口相传,让刘根生声名远播,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他接诊的患者中有刚出生的婴儿,也有三四岁的幼儿,更多的是中小学生。学生正值学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一旦患病,家属既担心孩子的疾病,又担心影响学习。刘根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每一个患者设计最佳治疗方案,尽可能让患儿尽早康复。

一名医生告诉记者,为让患儿在温馨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尽可能不影响、少影响文化课,刘根生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实习、见习医生床边辅导患儿文化知识,力争做到治病学习两不耽误。医护人员经常在病房给患儿讲故事、变魔术、表演小节目等让孩子高兴,为患儿过生日、理发等也是他们经常做的事情。

梅花香自苦寒来。刘根生曾经获得2007年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双语教学一等奖。多次获得“民盟新乡市委优秀盟员”“三全学院年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3年,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援外医疗队员。2019年获得“全省十佳人文医生”称号。

目前,刘根生担任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小儿外科专业委员普外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外科学会小儿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小儿科抗癌协学会委员,中华医师协会新生儿外科分会委员。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